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主动适应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粪污综合利用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部署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工作。昨天,大家参观学习了仙桃市和江夏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和粪污综合利用的典型模式,4个现场参观点各具特色,均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仅展示了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现代化装备水平,而且还展现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集中处理中心、规模养殖企业和蔬菜水果种植基地三种类型的粪污综合利用有效模式,看了很受启发。刚才,湖北、上海、福建和浙江龙游县、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和粪污综合利用的经验与做法,讲得都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部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举措。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着力点,工作中突出“四抓”,全方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抓组织动员。制定发布《农业部关于快速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组织召开全国现场会,相互学习、借鉴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工作。
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中央累计投入310亿元,支持超过9万个规模养殖场建设,有力提升了规模养殖现代化装备水平。三抓示范带动。通过组织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694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部省市县四级联创、层层递进”的互动氛围,打造了一大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标杆,放大示范效应。四抓技术推广。通过总结提炼成熟模式、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在生产中推广了一批高效、实用技术,进一步夯实了规模养殖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目前,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全行业的普遍共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上下联动,科研院所、产业体系、养殖场户横向互动,市场和政策一同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化水平、设施化装备水平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2014年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2%,蛋鸡年存栏20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9%,奶牛年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分别比2010年提高7个、6个和14个百分点。设施化装备上,自动化喂料饮水、圈舍环境控制、空气净化、自动清粪等先进设施设备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目前,一个自动化的蛋鸡养殖场人均饲养蛋鸡在1万只左右,比传统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以上。生产水平上,规模养殖场饲养的畜禽,在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饲养周期和成活率等综合生产性能方面明显高于散养户。从全国中等水准看,一头能繁母猪年提供上市育肥猪约14头,管理上的水准较高的规模养殖场已超越20头,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荷斯坦奶牛年平均产奶量约6吨,规模牧场奶牛单产水准不断提高,年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130万头。第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保障了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当前规模养殖场户具备规模、技术、资金和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抗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能力强,弃养退市的可能性小,收益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实践表明,规模养殖比重越高,生产波动的风险就越小,保障市场供给的基础就越稳固。据行业统计,2014年底全国生猪养殖场户总数约4000万个,比2010年(6170万)减少了2000多万户,与此同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发展到26万个,比2010年增加了2.2万个。可以说,正是生猪规模养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填补了散户退出形成的产能缺口,即便是在近三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部分养殖企业仍然逆势扩张,猪肉市场供给基本有保障,没发生断档现象。2013—2014年,家禽行业遭受了H7N9流感严重冲击,许多小规模养殖场户倒闭停产,全行业累计损失超过1000亿元,但大部分规模养殖企业顶住了压力,度过了“寒冬”,种鸡生产能力得到一定效果保护,保证了禽产品市场的稳定供给。因此,规模养殖发展已逐步成为畜产品市场稳定供应的重要支撑,是保供给的“压舱石”。
第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随着规模养殖发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养殖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的意识慢慢地加强,在现代化装备条件基础上,严格按照《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建立养殖档案、健全防疫制度、规范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突出标准化,有力地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据我部抽检,2014年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合格率达99.6%,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100%。
第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夯实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规模化是基础,产业化是方向。生产环节作为第一车间,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提升了,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就有了保障,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载体。近年来,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在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引领和带动下,通过订单合同、要素入股等形式,催生出一大批“公司+规模户”“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等产加销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已成为提升我国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路径。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583家,占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47%;畜牧类合作经济组织17万个,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28%。
长期以来,畜牧业加快发展,对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改善营养膳食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畜产品市场供给基本得到保障之后,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个别地区甚至触目惊心,生产问题解决了,环境问题出现了。随着畜禽养殖总量和养殖场户规模的逐步扩大,畜禽粪污的产生量持续不断的增加。据行业统计,全国每年产生38亿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不到60%。2014年规模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049万吨和58万吨,占当年全国总排放量的45%和25%,占农业源排污总量的95%和76%,全国共有24个省份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到本省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0%以上。综合分析,造成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日渐增长的畜产品消费需求,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整体宽松,环境容量问题始终没得到足够的重视,粪污处理的标准和要求也不统一。随着畜禽养殖总量的持续不断的增加,粪污的产生量也不断累积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全社会环境意识慢慢地加强,法律和法规等硬约束相继出台,长期积累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发凸显出来。
从畜禽生产方式看,当前畜牧业传统分散的养殖方式仍占主体,生猪散养比重接近60%,散养户大多在房前屋后饲养畜禽,散养密集区是形成面源污染的重要隐患;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户设施化装备水平低,粪污处理基础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缺乏,环保意识不强,也是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来源。
从粪污处理水平看,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多种针对不同畜种、不同养殖规模的粪污处理模式,形式多样,但真正大面积推广的经济高效的处理模式不多。
干粪好利用,污水难处理,沼气、沼渣、沼液利用技术工艺不配套,技术上的缺陷往往易引起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原因是经济上不可行。不仅固定资产投入大,而且运行成本昂贵,让一些养殖场户望而却步。当前畜禽养殖污染慢慢的变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破解粪污综合利用难题迫在眉睫、必须正视。在当前中央关注、群众关心、行业关切的大背景下,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务必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深刻认识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央国务院关于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提出明确要求。习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央的决策部署、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第二,这是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政策的需要。2014年1月1日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赋予农牧部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的职责,明确了一系列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政策扶持和激励引导措施。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时间要求。“十二五”开始,国家把畜禽养殖污染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范畴,并将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作为减排重点。农业部党组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问题格外的重视,韩长赋部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建议》将畜禽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纳入“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框架体系,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工作方案和行动方案,合力推进畜禽粪污治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慢慢地加强,人民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加强畜禽粪污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重大民生问题。一方面,由于粪污处理不到位,一些养殖场周边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群众日常生活受一定的影响,反映强烈,这类报道屡见不鲜;另一方面,众多购买的人从动物福利、健康消费等不同角度,也对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提出慢慢的升高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畜禽粪污治理的新期待,以更加务实高效的作风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既是我们行业管理部门的新任务,也是我们行业管理部门拓展工作的新领域。第四,这是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是破解畜牧业资源环境约束,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在全国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这种局面若不彻底加以改变,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就将动摇。因此,必须举全行业之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近年来,畜产品总量稳定增长,规模养殖比重持续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准不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地增强,解决畜禽粪污处理问题,时机已成熟,条件已经具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辩证法、坚持两点论,统筹兼顾生产生态两大目标,以粪污综合利用为核心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手段破解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局,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此外,病死畜禽和畜禽粪污都是畜禽废弃物的大多数来自,工作中要因地制宜,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重点要把握好四个方面问题。
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保障肉蛋奶等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始终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任务。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未来一段时期畜产品消费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畜牧业保供给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但是,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比重低,大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设施水平不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仍不稳固,如果出现滑坡短期内难以恢复。近几个月生猪价格恢复性上涨,既是价格规律周期性波动的体现,也与个别地区大幅调减养殖规模、禁养限养有一定的关系。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方向不能改变,保护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调不能偏离。要准确、科学把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的力度和节奏,畜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但更不能片面强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超越现阶段畜牧业发展实际,提出过高的标准和要求,进而影响畜产品供给。目前,个别地区片面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简单限制甚至禁止畜牧业发展,畜禽养殖量大幅度地下跌,猪肉等主要畜产品自给率显著下降,应当引起各地高度重视。
特别是那些作为生猪主产区和调出区的水网地区,承担着主要大中城市的猪肉供给任务。针对水网地区的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发展生产和保护自然环境并重、环境优先的基本思路,工作中要避免简单化“一刀切”。据了解,有的地方生猪养殖快速萎缩,总量调减超过50%。对这些环境敏感区域,划定禁养区,调减养殖规模,对保护自然环境有重要意义,但不能简单化,更不能一禁了之、一减了之,还要科学规划重点发展区域,确保畜产品自给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养殖污染不同于工业污染,前者往往是可逆、可转化的过程;畜禽粪污不同于工业污染物,是可降解、可利用的宝贵资源,不能简单套用治理工业污染的思路和方法来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实践表明,一些大型养殖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按工业化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备,期望实现达标排放,最后因投入和运行成本过高,最终不得不放弃。目前,我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低与土壤有机质持续下降并存,养殖有肥料,种植有需求,要把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作为破解畜禽养殖污染难题的重要手段,努力打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通道,促进粪污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昨天,我们参观的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茶叶生产、水产养殖、苗木培育于一体的科技环保型农牧结合的现代农业企业。从我们不难发现的情况看,河南作为畜牧业主产区在这方面处理得就比较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他们立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全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全省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第三,要从始至终坚持扶持引导、疏堵结合的政策导向不动摇。我国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型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有实力、有条件,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能力不够,改造升级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总体看,畜牧业是一个弱质产业,畜禽养殖场户是,迫切地需要政府做必要的扶持和引导,保护其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切忌操之过急、简单粗暴、一禁了之、一关了之。既要认真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督促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做到粪污综合利用;又要探索建立企业、政府、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推动出台以奖代补等激发鼓励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构建长效机制,为促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要从始至终坚持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工作方法不动摇。畜牧业发展到目前的规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针对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分门别类研究处理问题的路径,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养殖污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本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畜禽粪污处理有效模式、实用技术和体制机制,在养殖主体上要突出中小规模养殖场,在畜种上要突出生猪和奶牛,在区域上要突出养殖密集区和重点水网地区,在研发技术集成上要突出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畜牧业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实现现代化。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畜禽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基础要求。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是: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为核心,以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为基本要求,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快速推进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经过全行业一起努力,力争2020年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畜禽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
从消费趋势看,猪肉消费增速下降,牛羊肉和奶类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各地在编制“十三五”畜牧业规划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畜产品消费需求变化趋势,按照稳生猪促牛羊的思路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其次,要根据土地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推进生猪区域布局调整。目前,农业部正在组织编制《重点水网地区生猪区域布局规划》,水网地区生猪主产县要以规划为指导,超过环境容量的要坚决调减。别的地方也要按照生产生态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依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消纳能力,科学布局生猪生产,引导生猪养殖向东北、西北地区转移。第三,要根据饲草料需求,推进粮饲结构调整。要按照种养结合、粮饲兼顾的思路,重点调整高纬度、干旱区的籽粒玉米培养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把“粮仓”变为“肉库”和“奶罐”。今年,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资金,在30个县开展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示范,各地要切实抓好落实。二是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一定要坚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使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水平在现有“量增”的基础上实现“质变”的飞跃,在发展内涵上体现“四个”更看重:
。在继续提升规模化比重的同时,重点支持发展种养结合的适度规模养殖,在设施工艺的科学化和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方面下功夫,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更加注重集约化。加大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设施装备的研发推广,在节约土地、饲料等资源上下功夫,强化科学技术支撑,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看重产业化。快速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培育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屠宰加工公司与规模养殖场对接上下功夫,完善产加销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融合发展。更看重生态化。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引导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消纳用地,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方面下功夫,打通资源循环利用的通道,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三是探索改进养殖工艺和粪污处理技术。
重点是支持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推广干清粪方式和节水工艺,推进畜禽清洁养殖,实行固液分离、雨污分离,最大限度减少粪污特别是污水产生量,降低后端粪污综合利用难度。围绕过程控制,重点是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加快研发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技术,全面总结提炼投资少、处理效果好、运行的成本低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围绕末端循环利用,重点是加强典型示范,提高有机肥使用的积极性,推行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同时积极探索养殖废水深度处理、安全回用技术,节约养殖用水量。今年年初我在广西调研时,专门了解了玉林市奇昌种猪养殖有限公司的高架网床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企业自主研发节水养殖工艺和微生物菌剂,推行养殖全程免冲水,底层粪污自动堆积发酵,用水量减少90%,生猪抗病力提高,育肥猪提前10—15天出栏,实现了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四是加强试点示范引领。试点示范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重要抓手。要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以“五化”为核心,继续遴选一批高质量的标准化示范场,发挥示范场辐射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养殖场户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以点带面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继续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积极争取扩大项目实施区域,围绕生猪、奶牛等主要畜种,加强典型示范引导,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的商业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形成一批在清洁生产、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方面有特色、有亮点的示范点,探索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机制。比如,前段时间,人民日报报道了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创新机制,推行生猪养殖面源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做法,延平区支持第三方企业对区域内重点流域畜禽粪污进行集中处理,流转周边土地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畜禽养殖粪污全部还田利用,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五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今后一段时期,政策支持要从单纯注重产量增长向生产生态并重转变,突出稳定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两个主攻方向。
要加大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规模养殖场的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项目,逐步完善项目支持重点和实施方式,支持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改造和重建。同时,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充分的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导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努力构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政策框架体系。探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金融扶持等手段,支持养殖场户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以水网地区畜禽养殖密集区为重点,积极探索采取PPP模式,建立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营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粪污综合利用。加大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设施化水平。要推动建立有机肥生产和使用补贴制度,激励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既解决畜禽粪污的出路问题,又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六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探索建立环境保护、畜牧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积极主动加强与财政、发改、国土、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的各项激励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二要加强技术指导。针对影响畜禽养殖效益的良种选择、饲料营养、科学管理、设施装备、疾病控制等关键环节,以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为重点,加强技术服务指导,采用养殖场户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的方式,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水平,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三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的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取得的成效,大力宣传粪污综合利用的有效模式和典型经验,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和法规宣传,进场入户开展宣讲,提高养殖场户守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督促养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一同营造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良好工作氛围。们!
解决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事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粪污综合利用,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逐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谋划,务实进取,努力实现现代畜牧业建设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双赢”。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四部门建立畜禽屠宰联合执法机制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农业农村部党校)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商会)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本网讯(通讯员 储茂银 田源瑞)近期继续晴热高温少雨气候致使全县范围内土壤失墒加重,形成玉米等农...
近日个别地方毁麦“割青麦作饲料”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一度引起大家的关注,并迅速登上热搜。农业农村...
国内的饮食文化很丰厚,再加上人口许多,每年的食材需求是十分大的,尤其是肉类,每年的消耗量都很惊人...
小麦机播具有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稳定、覆土良好、节省种子、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2...
Copyright © 2002- 2022 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