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njdxdl.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njdxdl.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njdxdl.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njdxdl.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饲料工业:大国崛起_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开云体育电竞官网-开云体育电竞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饲料工业:大国崛起

来源: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    发布时间:2024-11-28 21:31:43

  我国饲料工业经过30年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无法替代的基础产业,从1992年起,产量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世界饲料工业大国。

  从1980年到2007年,饲料产品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12331万吨,27年增长112.1倍,年递增率为19.1%。饲料加工业产值从1990年111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35亿元。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添加剂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饲料机械工业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但可以满足国内饲料生产的需要,而且远销国际市场。

  随着饲料科技成果的应用,配合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饲料对养殖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经过30年的建设,全国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到2007年,颁布饲料标准341项,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

  30年来,饲料工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从1980年到2007年的27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年递增率仅为1.7%,肉类、禽蛋、养殖水产品产量年递增率分别达6.6%、7.3%、9.1%;同期,饲料产量年递增率高达19.1%。饲料生产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产资料,饲料工业成为现代养殖业的直接推动力。饲料企业还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50多万饲料从业人员中,多数是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养殖效益。实践证明,用配合饲料喂畜、禽比用单一饲料可提高饲料报酬20~30%。同时,可以缩短饲养周期,节约大量粮食资源。肉鸡配合饲料转化率已由“八五”时期的2.5∶1提高到目前的1.8∶1,出栏缩短18天左右;猪配合饲料转化率由4.0∶1提高到3.0∶1,出栏缩短40天左右;蛋鸡配合饲料转化率由3.0∶1提高到2.4∶1;水产配合饲料转化率由2.5∶1提高到1.8∶1,粮食消耗大为降低。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仅仅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就走过了世界上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从1992年起,饲料产量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饲料工业大国。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向世人展示出巨大潜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方面军。饲料工业的发展,为推进现代养殖业的持续增长,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和改善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2年10月,同原国家计委负责人谈话时指出:“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一个行业。”1983年1月,小平对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农业部的负责谈农业发展规划时强调:农业翻番主要靠多种经营,最直接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饲养业,二是林果业。全国都要注意饲料加工,要搞几百个现代化的饲料厂。

  在的倡导下,党中央、国务院不失时机地将发展饲料工业提上了议事日程。198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大幅度提高配合饲料的产量。同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发展我国饲料工业问题的报告》。1984年5月,国务院通过了《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并于12月26日正式颁布。以《纲要》的颁布为标志,我国饲料工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纲要》的实施使饲料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振兴时期。多渠道集资,多种形式办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各级之间、地区和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饲料工业大发展的新局面在神州大地出现。到2000年,就全面实现了《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饲料工业体系。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进入了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稳步发展的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先后出台了6项配套管理制度和10项行政许可及规范性文件。以全面实施饲料安全工程为重点,以强化饲料产品质量监管为手段,饲料工业进入了依法治饲、依法兴饲的新阶段。同时,饲料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逐步走上整合、联合之路,一批年产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开始引领市场发展。

  饲料产量快速增长。从1980年到2007年,饲料产品产量由110万吨增加到12331万吨,27年增长112.1倍,年递增率为19.1%。从1990年到2007年,饲料加工业产值由1119亿元增长到3335亿元。饲料产品结构随着养殖业结构调整而不断优化。2007年,在全国配合饲料中,肉禽料比重最大,达到了34%;反刍料比重最小,为4%;猪料、蛋禽料和水产料分别占26%、20%和14%;其它料2%。饲料产品结构与养殖业的结合度更加紧密。

  质量稳步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是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1987年,第一次全国抽查饲料产品质量样品平均合格率仅为20%;2006年达到93.8%;2001年以来,全国配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高品质的饲料产品已成为主流。

  自2001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的饲料质量监督例行检测和饲料中违禁药品监测结果显示,饲料和畜产品中违禁药物检出率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3.83%下降到2007年的0.67%。

  企业实力大大增强。1990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4010个,其中时产5吨以上的企业551个,不到4%;2007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5376个,其中时产5吨以上的企业4415个,占22%。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集团化和兼并联合趋势加快。2007年,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157家,全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的饲料产量337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

  企业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饲料生产企业的改革和引进资金、技术的步伐加快。从1992年到2007年,私营企业数量从624个增加到8414个,15年间增长13.48倍,成为饲料生产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行业是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之一,从1979年兴办第一个中外合资饲料企业,到2007年三资企业已发展到237个。

  一批饲料企业不断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已有80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中国饲料产品认证。

  2006年,15家饲料企业的16个产品首次被评为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2007年,又有13家企业的13个产品被评为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一些饲料企业相继进入资本市场,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上市。

  饲料添加剂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饲料添加剂工业是饲料工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国产饲料添加剂品种少、产量低、质量较差,饲料添加剂基本上依靠进口。进入新世纪以来,饲料添加剂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品种大幅度增加,产量快速增长,彻底改变了依赖进口的局面,许多产品还进入国际市场。氯化胆碱、维生素A、E、C等饲料添加剂已占国际市场30%~50%。以赖氨酸为例,1999年产量为9327吨,2006年达到50.2万吨,7年增长53.8倍,并从2001年开始出口,2005年第一次实现出口量(6.5万吨)大于进口量(5.4万吨)。目前,国产赖氨酸市场占有率达到94%。

  饲料机械工业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饲料机械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零星生产,但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机械制造业,则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几十个系列200多种产品,不仅能够完全满足国内饲料生产的需要,而且远销国际市场。包括成套设备在内的饲料机械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新西兰、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各种饲料原料资源开发利用率不断提高,产量稳定增长,除蛋白原料外,大部分产品基本上可以满足饲料工业的需要。2007年,全国豆粕、菜粕、棉粕、鱼粉和肉骨粉的产量分别达到2740万吨、773万吨、510万吨、49万吨和42万吨。1992年以来,国家开始投入专项资金实施秸秆养畜项目,经过

  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秸秆利用规模和利用效率大为提高。据统计,2006年,我国青贮秸秆1.79亿吨(鲜重,折风干秸秆6000万吨),氨化和微贮5300万吨,养殖户通过简单切碎压块等处理后直接饲喂的约1.2亿吨,每年用于反刍动物养殖的秸秆总量约为2.33亿吨。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节约了大量粮食,推动了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

  科技教育与技术推广不断发展。“六五”到“十五”期间,国家投资1.95亿元用于饲料行业科技攻关,获得丰硕成果。仅1990-1999年,取得科研成果9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国际先进水平25项,获国际专利16项,60%的研究成果得到转化应用。随着饲料科技成果的应用,配合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升,饲料对养殖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全国有4所大学设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二级学科,61所大中专院校相继设置了与饲料相关的专业,设立了45个硕士、15个博士授予点。20多年来,共培养了具有大专学历的专业人才4万人,硕博士470多人。同时,国家扶持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营养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饲料科研、推广机构,发挥饲料科技进步的带头作用。

  饲料质量监测体系不断加强。经过近30年的建设,全国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到2007年底,全国建成1个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1个部级饲料质检中心和32个省级饲料监察(检测)所、73个地市级、315个县级饲料质检站,一个以国家级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龙头,部级质检中心和省级饲料监测机构为骨干,地、市、县级饲料质检站为网络的饲料监测体系已形成。为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同时,为饲料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检测服务和技术指导。

  饲料标准化工作同步发展。1983年原农牧渔业部制定了畜禽饲养标准,确定了畜禽各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量。1985年,由农业部、原商业部制定了猪鸡配合饲料国家标准。1986年,国家批准成立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负责组织制定饲料标准。到2007年,现行颁布饲料标准341项,其中综合类标准19项,产品标准37项,方法类标准115项,原料标准48项,饲料添加剂标准70项,其它类标准52项,并完成了《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表》的编制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

  3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据2007年统计,全国饲料工业企业15376个,从业人员53.6万人,饲料行业总产值4009亿元。饲料工业在推动养殖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工业化饲料的使用与良种、防疫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有机结合,促进了养殖业持续增长。从1980年到2007年的27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年递增率仅为1.7%,肉类、禽蛋、养殖水产品产量年递增率分别达6.6%、7.3%、9.1%;同期,饲料产量年递增率高达19.1%。饲料生产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产资料,饲料工业成为现代养殖业的直接推动力。历史经验表明,正是饲料工业的兴起,推动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批大中型饲料企业以饲料生产为基点,向畜禽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延伸,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条。目前,在全国528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饲料企业有32个。这些饲料企业带动了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繁荣了农村经济 饲料工业依托种植业,支撑养殖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开辟了就业渠道。根据专家测算和生产的实践经验,使用1吨配合饲料可为养殖业增收100—200元左右。“十五”期间全国累计推广配合饲料为养殖业增加收入近1000亿元,配合饲料的推广使用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50多万饲料从业人员中,多数是农村劳动力,饲料企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年来,一批规模较大的饲料企业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兴办企业和养殖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农民致富。

  提高了养殖效益 实践证明,用配合饲料喂畜、禽比用单一饲料可提高饲料报酬20~30%。同时,可以缩短饲养周期,节约大量粮食资源。肉鸡配合饲料转化率已由“八五”时期的2.5∶1提高到目前的1.8∶1,出栏缩短18天左右;猪配合饲料转化率由4.0∶1提高到3.0∶1,出栏缩短40天左右;蛋鸡配合饲料转化率由3.0∶1提高到2.4∶1;水产配合饲料转化率由2.5∶1提高到1.8∶1,粮食消耗大为降低。饲料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各类饲料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饲料工业的发展还带动化工、医药、机械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保障了动物性食品安全 饲料是动物性食品生产的源头,饲料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我国饲料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饲料产品质量,特别是国务院颁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来,不断加强饲料法制建设,全面规范饲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2002年,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违禁药物品种目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配合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有关刑事司法解释,严厉打击在饲料和养殖环节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通过实施饲料安全工程,整体提升质检体系监测能力,连续多年开展打击使用违禁药品等专项活动,不断加强和完善质量监管措施,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务院借鉴国外市场经济的经验,选择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包装工业和建材工业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大胆创新:行政机构(办公室)、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企业(技术开发公司)相结合,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对全行业实行统一的归口管理。90年代以后,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央和地方对这种体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机构隶属关系也出现了较大变化。目前,全国基本上都实行政事分开的体制。同时,在生产经营领域,积极倡导“大家办”,坚持放开搞活。提倡多渠道集资,多种形式办厂,多种经济成分经营,充分调动各级、各地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大家办”的方针使大批国有饲料企业通过改制获得新生,使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并克服条块分割独家经营的弊端,打破部门、行政界限。实践证明,“大家办,一家管”实现了市场主体的多元与管理机构的统一相结合。

  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合作 我国饲料工业3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饲料工业不断开放搞活、引进合作、消化吸收的过程。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中央和地方都特别重视借鉴国外饲料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一是合理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二是大力兴办“三资”企业。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开展同国外饲料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缩小同先进国家的差距。实践证明,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投资和管理经验,对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坚持科技兴饲,推进产业化经营 “科技兴饲”成为30年饲料工业贯穿始终的一条成功经验。从“六五”开始,国家在科技攻关项目中,都把饲料工业科技作为重要课题。饲料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开发出大批的新产品、新技术,而且培养、造就了一批素质高的科技队伍。同时,饲料工业发展过程中,也大量引进了饲料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根据国情进行了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突出表现在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上,从小、弱、差发展到多、新、强只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为了探索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模式,从1985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建设了5个饲料工业“一条龙”(以饲料加工业为龙头,包括饲料种植、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的农工贸结合,产加销一体的企业)试点示范企业。这批示范企业探索的发展模式对饲料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一批大中型饲料企业组织产业化经营,走上了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的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坚持依法治饲,确保质量安全 饲料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饲料管理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在国家饲料管理条例颁布以前,河南、湖南、安徽、河北、湖北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先后颁布了地方饲料管理法规。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的部门规章,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在扶持饲料工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和完善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2001年,根据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需要,国务院重新修改颁布了该条例,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违禁药品查处的内容。多年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在依法治饲上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加强和改善全国饲料质量监测体系的基础设施,增强检验测试能力,提高检测水平。二是组织实施饲料产品监督抽查和打击瘦肉精等专项整治工作,促进饲料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遏制违禁药品的使用。三是实行饲料行业准入制度,即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进口饲料和添加剂实行产品登记制度。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依法治饲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促进饲料工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坚持扶持引导,改善发展环境 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又一成功经验。在饲料工业起步和打基础阶段,仅在1983、1984年的两年间,国务院为贯彻落实的两次谈话精神,专门就发展饲料工业下发了两个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做出了加快发展饲料工业的重大决策,明确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当饲料工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以后,国务院又审时度势,于1999年颁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02年又转发了《农业部关于促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饲料工业走上了依法治饲、依法兴饲的轨道。

  饲料工业是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新兴支农工业,国家和地方除了增加资产金额的投入外,还长期争取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

    销售部电话0371-60258880

  • 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

    采购部电话0371-55018240

Copyright © 2002- 2022 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