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牧原股份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06 03:00:29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395万头,同比减少1,153万头,下降3.1%;猪肉产量2,981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下降1.7%。2024年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1,533万头,较上年末减少1,889万头,下降4.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较上年末减少104万头,下降2.5%。

  2024年一季度,国内生猪价格处于低位运行,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二季度以来,行业产能去化带来供需关系改善,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显示,生猪价格连续四个月上涨,6月环比上涨10.4%。随着猪价上涨,二季度生猪价格高于生猪养殖行业平均成本线,企业纯收入能力明显改善。

  2024年上半年,全国玉米价格相对平稳,小麦、豆粕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为2,98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51万吨,占主要畜禽肉类产量的63.26%。

  生猪屠宰作为猪肉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购生猪,屠宰后向下游出售白条、分割品等猪肉产品。目前我国规模企业的屠宰实际产能利用率未饱和,生猪屠宰的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为加强生猪屠宰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推进生猪屠宰行业的转型升级。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方案中指出“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到2025年,全国畜禽屠宰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屠宰产能向养殖主产区集聚,与养殖产能匹配度显著提升,畜禽屠宰产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稳步提高,畜禽屠宰规范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1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施行,对生猪定点屠宰厂明确具体实际的要求,加快行业转型升级。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从2021年的26,485万头增长至2023年的34,372万头,占比由2021年的39.45%提升至2023年的47.30%,行业集中度不断的提高。2024年1-6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6,035万头,同比减少0.7%。随着花了钱的人肉类产品的标准提高及需求增加,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将向着规模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生猪3,238.8万头,同比增长7%,其中商品猪2,898.2万头,仔猪309.3万头,种猪31.2万头。2024年1-6月,公司共计屠宰生猪541.5万头。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330.9万头。

  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68.66亿元,同比增长9.63%;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8.2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生猪销售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公司生猪销售均价自2月起逐月上涨。由于去年冬季疫病影响,公司年初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有阶段性上升。公司及时总结经验,对疫病实现全面、常态化的防控,通过优化硬件设备、加强人员管理来提升生猪的健康水平,各项生产指标逐步改善,生猪养殖成本持续下降,2024年6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接近14元/kg。后续随公司在疫病防控、营养配方、种猪育种、智能化与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持续投入,生产管理各环节的一直在优化,公司生产效率将慢慢地提高,同时饲料原材料价格下降在养殖成本上逐步体现,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屠宰肉食业务销售经营渠道,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与产品结构,通过加大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来提升生产效率与运营能力,为全国客户提供高质量猪肉产品。后续公司将继续提升已投产屠宰厂的运营效率,提高产能利用率,从市场开拓、渠道建设、人才教育培训、内部运营管理等方面发力,增强屠宰肉食业务的盈利能力。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基本的产品为商品猪、仔猪、种猪及白条、分割品等猪肉产品。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生猪养殖产能为8,048万头/年;共投产10家屠宰厂,投产产能为2,900万头/年。

  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生猪3,238.8万头,其中商品猪2,898.2万头,仔猪309.3万头,种猪31.2万头;公司共计屠宰生猪541.5万头,完成鲜、冻品猪肉销售62.0万吨,屠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9.81亿元。

  公司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覆盖整个生猪产业价值链。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便于公司实施更加严格的成本管理与质量控制,全方位保证经营成果。

  公司自建饲料厂,自主研发营养配方并生产饲料以满足各阶段生猪饲养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品质优先的价值育种体系,持续选育优良品种;坚持创新研发与智能化应用,新风空气过滤系统、独立通风系统、智能环控系统、智能饲喂系统等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装备正在慢慢地覆盖,保障猪群生长环境;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设备协同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运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相关成本,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公司通过自养自宰的业务模式,将食品安全做到全程可知、可控、可追溯,保障食品安全质量与安全。同时,屠宰肉食业务也与生猪养殖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屠宰端可以获取花了钱的人猪肉产品的实际的需求,推动养殖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生猪生产,通过养殖和屠宰的联动管理,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升产品价值,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多高品质猪肉。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已在全国设立26家屠宰子公司,所有屠宰生猪均来源于公司自有养殖场;公司继续大力拓展全国猪肉销售网络,截至6月末,屠宰、肉食业务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60余个服务站。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公司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能够将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环保运行、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环节具有一定的优势。

  公司饲料自产自用,在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等各环节均制定高标准,严格把控饲料品质,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控制。公司生猪自繁自养,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品质衡量准则,健全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体系,建立从猪肉追溯至断奶仔猪的生猪批次质量追踪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公司设立宏信检测,从兽药、水源、饲料、生猪养殖到屠宰肉食,依照产品标准全程开展兽药残留、营养、环境监控、疫病诊断等检测验证工作,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宏信检测已获得CMA认证以及CNAS认可。

  公司屠宰肉食板块所有屠宰生猪均来源于自有养殖场,生猪来源可控可追溯,从源头保证原材料的安全及品质。公司通过宰前检疫、宰后同步检疫、出厂严格检验的检验检疫关,杜绝不合格的生猪进入食品链。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肉品生产过程中配备X光机及金探机进行异物检测,冷鲜肉采用全程冷链运输,每辆运输车均配备温控设备与GPS系统,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长期以来,公司不断加强生猪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食品安全与品质管理,持续优化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针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实行精准化管理,形成了“711”食品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其中,“7”指从投入品、饲料加工、养殖生产、检测验证、上市销售、屠宰肉食、市场流通七个板块开展全链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链条;“1”指打通饲料—养殖—屠宰的信息化系统,全程数字化食品安全与品质管理,用数字化保障食品安全与质量;“1”指建立了一个食品安全与质量文化体系,统一员工的认知与行为。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环节已获得由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认可的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GLOBAL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并通过国家首个优质畜禽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认证,六个生猪养殖场获得内地供港澳活猪资质,内乡县牧原现代农业综合体有限公司获得ChinaGAP认证。屠宰板块,公司共有10家屠宰厂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家屠宰厂通过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家屠宰厂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家屠宰厂通过HACCP体系认证,1家屠宰厂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4家屠宰厂通过国家级标准化屠宰厂建设认证。

  一体化经营模式为公司实施标准化疫病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公司拥有30余年的生猪养殖及疫病防控经验,在内部建立了完整的疫病防控管理体系,公司秉承“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通过智能猪舍搭载环控、智能巡检设备,结合诊断检测平台,打造更加完善的疫病预警防控体系,逐步实现多种疫病净化。

  在场区布局方面,公司实行“大区域、小单元”布局,防止疫病交叉感染和外界病原侵入。在养殖过程中公司采取“后备独立隔离驯化”、“分胎次饲养”、“一对一转栏”、“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确保防疫体系安全、有效。

  公司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具备集中采购、统一管理等优势,可减少中间环节交易成本,提高对市场变动的反应能力,使整个生产流程稳定可控,增强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下,公司规范生产标准、制定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同一批次出栏生猪品质符合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公司在饲养环节应用先进、高效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公司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综合生产经营能力。

  同时,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已实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食品安全追溯等关键环节全覆盖,优化了企业管理流程,形成了规模化、高效化、集成化的管理模式,消除企业信息“孤岛”,实现最小颗粒度管理,大幅提高了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

  屠宰肉食板块,公司对所有屠宰子公司生产销售业务采取后台统一管理的模式。在生产端,公司在屠宰加工的生产工艺上统一标准、集中培训,保证屠宰肉食产品质量一致性;在销售端,公司对全国各地的屠宰子公司产能统一管理、分配,结合客户需求时限、产品要求、运输路线等要素,为全国各地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供应与服务,目前公司在大规模供应标准化产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科技创新,智能引领。公司创始人秦英林先生自1992年创业伊始就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对猪舍设计持续研发创新,积累了大量技术与经验。公司智能化猪舍能够为猪群提供洁净、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在确保动物福利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公司升级猪舍规划布局,采用分区管理,减少交叉风险;进风端空气经过四层过滤,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舍内采用独立通风系统,避免栏位间交叉通风;出风端臭气经除臭、灭菌处理后排放,不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同时,公司通过饲料高温灭菌、管链密闭输送、饮水超滤消毒、巡检异常报警等方式,实现对猪群的全方位把控,减少人畜接触,提升全程疾病防控能力。

  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化创新,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设备与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研发出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巡检、智能声音监控、无针注射器等关键智能设备与智能化解决方案,探索开发听声辨病、看图识病、疾病预测等功能,用科技赋能养猪,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开发物联网平台,把前端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处理,建立养猪大数据分析模型,精细化管理到每一个单元、每一台设备、每一头猪、每一个人,实现养猪全场景数据高效管控。

  公司屠宰肉食板块建立了集设计、研发、生产、安装、调试和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创新研发团队,在胴体智能化、副产智能化、分割智能化、包装智能化、精加工智能化、物流智能化六个方面全面开展技术攻坚,研发出胴体定级、分割品智能识别、五花整形、智能配发货等设备,专注于产品研发与技术进步、实行精细管理,助推传统屠宰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公司始终以终端消费者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猪肉质性能、胴体性能、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为主要育种目标,开展育种和养猪生产业务。

  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布局,开展大规模种猪性能测定和胴体性能测定,进行种猪遗传评估,经过30余年的选育与培育,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一致性好、适应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种猪群。

  公司联合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种猪智能测定、种猪大数据遗传评估、种猪种质资源分子鉴定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猪育种系统,收集大量种猪及其后裔的表型测定数据,通过科学的遗传评估,加快群体遗传进展,确保公司能够快速挑选各项性能指标优良的种猪,通过将优良基因应用至核心群及扩繁群。公司建立了专业肉质检测中心,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开展种猪和商品猪肉质测定评估,为肉质选育提供数据支撑,持续选育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猪肉。

  公司在发展过程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从核心群选留公猪直接应用至父母代种猪,开展多品系轮回杂交生产,其优点是:每代的种猪都可保持杂交优势;可节省种猪生产成本,无需外购种猪;可降低大量引进种猪带来的疾病风险,提升猪群适应性。

  公司生产的二元种猪,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等方面可同时满足种用和商品用需求。

  公司在现有“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配方技术的基础上,持续研发引入大麦、高粱、原料副产品、杂粮杂粕等,实现对原料的充分应用;同时持续研究低豆日粮,应用净能、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设计日粮配方,充分利用发酵氨基酸降低豆粕用量,不仅减少传统日粮对玉米、豆粕的依赖,也大幅降低了氮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公司根据原材料性价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针对不同种群、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猪,依据猪群生产性能表现,运用析因法设计动态营养模型,为猪群提供最适营养。通过变频混合技术,可根据猪群生长性能动态调整营养供给,实现一日一配方、精准供给营养。

  公司在饲料加工生产环节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系统一键启动,自动运行,所有饲料采用高温延时灭菌工艺,灭菌温度实时在线监控、分析、处理,保证高温灭菌效果;灭菌后的高温饲料经过三级过滤的冷却风进行冷却后,使用密闭饲料罐车运输至养殖场集中料罐,再次使用管链密闭输送至饲养单元,实现全程无人为接触,饲料生物安全零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公司搭建了饲喂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饲料质量、采食情况和猪群生长性能的监控、分析、反馈,保证饲料品质、营养精准供给、猪群健康生长。

  公司通过与国内外主要粮商达成业务合作关系,积极多渠道扩充粮源,锁定原粮供应,降低风险。公司还围绕粮食产区进行采购布局,积极探索创新源头粮源合作模式,减少源头粮源到用粮企业中间环节,充分发挥企业产区布局优势,优化对上游原材料的品质把控,致力于提升粮食产业链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共赢。

  公司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采用灵活采购策略,进行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降低饲料成本。

  公司对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等业务环节各项生产流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打造出“种、料、康、养、智”等二十大钻尖技术,攻克生物育种、养猪环保、疫病防控等多项重大难题,推动了公司养殖技术进步,养殖生产效率提高。

  公司根据各养殖场区不同的运营阶段与饲养阶段,结合产品品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盈利能力等因素,制定科学的一线利润结算方案,让每一个员工和干部算清账,激发员工内驱力,达成超级目标。

  公司以价值创造为基础进行价值分配,自主开发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详细准确考核到场到人,场区经营结果直接挂钩生产人员薪酬,量化分析员工能力、效率和价值,实现人岗准确匹配。

  公司推行生产标准化,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在内部搭建学习平台,汇总推广标准化视频,生产技术直达一线,能够快速复制先进工作经验、有效提升各岗位业务技能水平,提高公司生产效率。

  公司创始人秦英林先生,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与钱瑛、杨瑞华、苏党林、褚柯、李彦朋、牛旻等一批行业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技术骨干构成了公司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秉持价值观选人育人用人的理念,广纳贤能,持续引进卓越领头人、A类干部及达人,支撑公司二十大技术创新突破,致力于打造年轻化、梯队化及国际化的人才团队,推动公司快速发展。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具有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和强大的专业团队,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包括硬件基础提升和管理措施强化在内的防控措施,但若公司周边地区或自身场区疫病发生频繁,或者公司疫病防控体系执行不力,公司将可能面临生猪发生疫病所引致的产量下降、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等风险。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生的疫病,主要有非洲猪瘟、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发生疾病传播会给公司带来重大经营风险,一是疫病的发生将导致生猪的死亡,直接导致生猪产量的降低;二是疫病的大规模发生与流行,易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降,对生猪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商品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导致生猪养殖行业的毛利率呈现周期性波动,公司的毛利率也呈现与行业基本一致的波动趋势。未来,若生猪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或上涨幅度低于成本上涨幅度,或者公司生猪出栏规模增加幅度低于价格下降幅度,则本公司存在业绩难以保持持续增长,甚至大幅下降、亏损的风险。

  总体来看,由于各项营业成本构成变动幅度存在差异,过去几年小麦、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计占营业成本的比例约在55%-65%,因此,上述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净利润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日趋重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以及权益保护意识增强,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控制已经成为食品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虽然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但公司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从而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5、公司存在自然人客户,自然人经营能力的有限性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公司的客户中存在自然人。一般情况下,自然人客户与机构客户相比较而言,自然人客户在支付能力、经营期限、经营规模和经营拓展能力等方面更容易受到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和自身经营意愿的影响,从而使其经营能力产生一定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性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具体体现为如果自然人客户普遍对生猪的采购规模、频次意愿降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生猪养殖场分布在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其生产经营场所会受风灾、水灾、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公司生产场地及其周边地区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生猪养殖场建筑及设施的损坏,并可能导致生猪死亡,由此给公司带来直接损失。同时,自然灾害所导致的通讯、电力、交通中断,生产设施、设备的损坏,也可能给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1、疫病防控:智能装备方面,针对常见疫病,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和普及使用新风过滤系统、独立通风系统、智能饲喂系统、智能环控系统等智能装备,大幅提高猪舍环境质量,减少疫病发生,提升猪群健康程度;人员方面,企业具有一支规模庞大、专业能力较强的兽医人才队伍,同时公司通过日常对于业务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增强人员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提升人员应对疫病风险处理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制度方面,公司建立有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业务标准化流程和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制度。针对疫病,公司强化预警体系,严格做好车辆、人员、饲料等全环节管控,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2、成本控制:公司将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提升育种技术,加强营养管理、疫病控制、环境控制等,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成绩,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公司将通过不断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优化人员培训方案、加强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培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人员效率,降低公司成本,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降低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原材料成本,平抑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一是公司会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推行低玉米豆粕配方,小麦、稻谷与豆粕等灵活搭配,进行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降低饲料成本;二是根据生产需求和成本控制等灵活调整饲料原料采购策略,降低采购价格。公司围绕粮食产区进行采购布局,积极探索创新源头粮源合作模式,减少源头粮源到用粮企业中间环节,充分发挥企业产区布局优势,优化对上游原材料的品质把控,致力于提高粮食产业链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共赢。

  4、食品安全:公司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视食品安全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品控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形成覆盖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从源头到销售的全程有效监督与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5、渠道开拓: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业务生态系统中合作的供应商和客户数量随之增加,公司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准入设置有一定的准入门槛,确保其业务能力和经营情况稳定。未来公司会继续严格把控供应商和客户的准入,拓展合作渠道,降低单一供应商或客户依赖,严格把控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6、自然灾害: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司制定有专门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预案,能够及时有效地根据预案调动资源将风险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ST亚星:公司正推进本次终止上市事项审批工作,控制股权的人已履行完毕内部决策程序

  *ST亚星:公司正推进本次终止上市事项审批工作,控制股权的人已履行完毕内部决策程序

  近3200亿元大白马创年内新低,280家机构盯上它!这些千亿巨头也亮了

  近3200亿元大白马创年内新低,280家机构盯上它!这些千亿巨头也亮了

  已有25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32亿股,占流通A股6.3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4.25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的人可加强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3-31)减少28335户,幅度-12.11%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

    销售部电话0371-60258880

  • 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

    采购部电话0371-55018240

Copyright © 2002- 2022 开云体育app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